含砷废水的处理,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已广受关注。目前,处理含砷废水的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、物化法和微生物法。
物化法通常为离子交换、吸附、萃取及反渗透等方法。
微生物法有活性污泥法、菌藻共生体法和投菌活性污泥法等。一般而言,微生物法具有高效、经济且无二次污染等优点,因此,已成为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处理方法。
化学沉淀法可细分为两类:一类是将砷沉淀为一种中间产物,然后再转化成砷产品出售,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砷沉淀物长期存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;另一类是将砷沉淀为稳定的化合物后存放,这种方法是目前处理砷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使用的最普遍的方法。
上世纪90 年代以前,大多采用简单的石灰乳中和沉淀法处理含砷废水,但所得的含砷沉淀物(包括砷酸钙等) 在尾矿池中反溶,使每升尾矿池废水中砷质量浓度高达几克,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。较理想的除砷方法,从技术上讲,不仅必须确保处理后外排水达到环保要求,而且所得砷沉淀物具有高稳定性,适宜长期存放。
砷化物毒性危害及行业分布
砷化物一般都有毒性,其毒性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价态有关。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的高出约60倍,五价砷在人体内会被还原转化成三价砷。另外,砷在人体内有明显的积蓄性,人体摄入较低量砷化物,经过1~2年、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后,有可能会出现砷中毒病症。因此,含砷工业废水必须严格处理。
采矿、有色金属冶炼、硫酸制备、化工、染料及农药生产等工业领域排出的废水中往往含有砷,其质量浓度高的达每升数百毫克,甚至数千毫克,个别的含砷难浸金矿浸出液中砷质量浓度高达20~56.5g/L。很多废水中,砷主要以三价形式存在,也有的主要以五价形式存在。